稿子又被退了?——小编发现啊,2025年央媒审核系统悄悄升级后,连十年老编辑都栽在“政策表述不规范”这种坑里!明明内容干货满满,偏偏卡在标题顿号、数据没溯源、图片带水印这些细节上?别慌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,那些让90%稿件秒挂的雷区该怎么绕!
► 一、政治红线新变化:这些词用错直接进黑名单
“优化营商环境”2024年还能用对吧?但今年这个词触发AI审核的“政策规范性不足”警报!得拆成“企业办事提速50%”“审批周期缩短3天”具体描述。更扎心的是民族地域表述——写“藏区牧民收入增长”不行,必须写“西藏自治区某村牧民”,少个字都可能被判定为“地域表述模糊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…有些审核标准连小编也犯迷糊。比如“乡村振兴战略”要改成“乡村发展举措”,但“科技创新战略”又能直接用?具体哪些算A类禁语,建议直接找网信办最新术语库对照!
► 二、事实核查三大坑:你的“权威信源”可能是假货
以为贴个百度链接就算溯源?某企业写“超80%用户认可产品效果”,附的却是自家官网链接——结果AI秒标“信源存疑”!真能用的只有三类:政府官网(.gov结尾)、国家统计局数据、央媒报道原文。
时间地点错位更致命:把“7月防汛演练”写成“6月”,就算只差一天,系统直接判“时效性失真”。有个取巧法子——用“日前”“近期”替代具体日期,不过重大事件可别这么干!
► 三、标题语言潜规则:顿号括号=自杀行为
“XX市召开防汛、安全、经济工作会议”这种标题,2025年直接被AI归为“营销软文”。正确操作是破折号分割:“防汛安全两手抓——XX市2025经济工作推进会实录”。
正文语言也别踩雷:“我们深刻体会到…”“该项目取得突破进展…”这种学生腔,编辑一看就头疼!换成“三天没洗头的技术员小王,此刻正盯着最后一组数据”——用场景带事实,机器人才买账。
► 四、格式材料雷区:一张图废掉整篇稿
上传带微博水印的现场图?关联的三个投稿账号全被封禁!现在必须原图(手机拍照别关定位)+20字内图注。视频更苛刻:没字幕的1080p视频直接拒收,哪怕内容拍得再精彩。
附件命名全是“IMG_001”?编辑直接当垃圾邮件!得按“【成果对比】XX村改造前后.jpg”规范写。有个血泪教训:某机构把联系方式塞图片里,编辑找不到人核实,稿子直接进冷宫…
► 五、投稿神操作:这三招让编辑追着你过稿
1. 借专题东风
盯着首页专题栏投稿!比如央视网7月推“智慧城市”专题,这时候投5G基建案例通过率翻倍。
2. 地方媒背书
央媒卡太严?先投省媒客户端!像浙江新闻、南方+过稿后,截图再投人民日报,编辑看到地方背书会优先审。
3. 2小时救命原则
编辑留言让补材料?立刻回复!有小编补了专家采访录音,稿件从垃圾箱直冲头条。但千万别收到退稿就原样重投——超3次触发人工黑名单,全年投稿通道降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