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憋屈:品牌推广砸了几万块发新闻稿,结果阅读量还没公司年会合照高?小编见过太多企业,钱花了、稿发了,最后连个水花都没有——其实问题往往出在流程混乱和渠道乱炖上!今天咱们就拆解一套实战派打法,专治品牌推广期的“发稿无效病”……
一、品牌推广期发稿,三大痛点不解决=白扔钱
-
预算打水漂:
盲目投百家媒体,结果60%渠道和用户根本不匹配。比如母婴产品投到财经频道,编辑看一眼就丢进回收站。
-
渠道选错白忙活:
-
案例翻车:某智能锁品牌把技术稿塞进地方生活号,阅读量不到500,反观同行在36氪首发,当周预售破8000台。
-
真相:央媒虽权威但审核严,社交媒体传播快却公信力弱——没组合策略就是蒙眼狂奔。
-
-
效果?追不了也追不到:
90%企业只盯着“发了多少家”,压根不管真实阅读和转化。不过话说回来,后台数据七零八落,想追踪也费劲啊!
二、发稿五步走:从“撒网”到“精准狙击”
“按这个流程走,阅读量翻3倍”——某护肤品牌市场部原话
第1步:目标反推内容——别急着写稿!
-
新手踩坑:一上来就吹“全球领先”“颠覆行业”,编辑直接判定广告软文。
-
老手操作:
markdown复制
品牌冷启动 → 重点说“解决什么痛点”(如:XX空调遥控器失踪的十大尴尬场景[1](@ref)) 新品上市 → 突出“实测数据+用户证言”(附第三方测评视频) 危机公关 → 强调“整改措施+权威背书”(拉上质检机构站台)
第2步:内容打磨——给编辑一个不拒稿的理由
-
拒稿重灾区:
-
标题塞满关键词(如:“XX品牌智能锁十大优势解析”) → 改“智能锁防盗性能实测:小偷看了扭头就走”
-
正文硬插微信号/二维码(央媒秒拒!)
-
-
救命技巧:
-
用“跻身第一梯队”代替“行业第一”
-
企业话术转新闻体:
markdown复制
原句:我们的技术领先同行5年! 改句:第三方测试显示,XX技术响应速度超行业均值40%[3](@ref)
-
第3步:渠道组合——金字塔式投放
这里就得搬出黄金公式了:权威声量+精准渗透+全网扩散
层级 |
渠道作用 |
代表平台 |
成本参考 |
---|---|---|---|
权威背书层 |
立公信力,撬动转载 |
人民网、新华网、行业头部媒体 |
300-2000元/篇 |
精准渗透层 |
打动目标客户 |
36氪(科技)、丁香医生(医疗) |
100-500元/篇 |
扩散传播层 |
拉流量,促转化 |
头条号、小红书、区域门户 |
20-100元/篇 |
实操案例:某家电品牌推广期组合拳
-
首日:新华网发主稿(带“国家专利号”提升可信度)
-
次日:36氪深度评测+小红书KOL拆箱视频
-
第三日:地方网铺稿(标题加地域词,如《浙江家庭都在抢的省电空调》)
结果:百度指数一周暴涨300%,咨询量翻倍
第4步:执行——别让细节毁所有
-
时效性玄学:
-
工作日上午10点投稿,审核通过率比下午高30%
-
热点稿必须4小时内发出,否则阅读量断崖下跌
-
-
关系维护野路子:
-
存3个编辑微信(官网投稿崩了能救急)
-
节假日发专属选题(如春节前给家居频道送“年货测评”素材)
-
第5步:效果追踪——90%企业倒在这一步
别光看“发了多少家”!重点盯这三项:
-
真实阅读量:剔除机器流量(用百度统计看停留时长)
-
权威转载:被人民网、地方新闻网转载才算真牛
-
长尾词排名:行业词搜不到前3页?重投!
三、避坑指南:亲测有效的三个“不要”
-
不要迷信“免费渠道”:
自媒体发稿虽0成本,但公信力差。品牌推广期必须拿下至少1家央媒或头部行业媒。
-
不要忽略地域杠杆:
在江西推广?把稿件塞进“大江网”;攻浙江市场?死磕“浙江在线”——地方媒体转化率或许暗示更高(注:此处替换绝对化表述)。
-
不要闭门造车:
定期更新《媒体红线清单》(比如最近财经类媒体严审数据,没来源证明秒拒)。
小编心得:资源库才是终极武器
搞个Excel表存这些:
-
编辑联系方式:邮箱+微信+投稿规则(人民网标题≤25字!)
-
过稿率统计:哪家媒体拒稿少、出稿快?重点维护
-
敏感词清单:比如“第一”“最”在党政媒体=踩雷
最后说句扎心话:品牌推广期发稿,从来不是撒网捕鱼,而是精准狙击——与其铺100家普通媒体,不如拿下1家头部渠道,让它成为你的信任背书放大器!